|
||||||
|
||||||
清晨的大寨子村笼罩在薄雾中,村道上传来摩托车的轰隆声,村民泽仁多杰的母亲目送儿子登上开往四川省商务学校的班车,眼眶湿润:“要不是驻村书记帮忙,娃娃这辈子怕是走不出大山了。”这是今年送村里孩子去城里上学前的一幕,也是驻村干部扎根山乡的寻常片段。七年间,28500株槐树染绿了裸露的山坡,230万元排污工程终结了汛期“出门蹚污水”的历史,300亩撂荒地重现青翠……数字背后,是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坚守与村民生活的悄然蜕变。 朱敬国,男,山东济南人,1993年参加工作,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10月入职龙8国际水电开发公司。2016年4月,龙8国际水电开发公司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十三五”精准扶贫工作的号召,与黑水县木苏乡大寨子村建立结对帮扶,优秀党员朱敬国同志被选派到大寨子村挂职黑水县木苏乡副乡长,开始了他的扶贫征程。2016至今,朱敬国历任大寨子村第一书记、大寨子村驻村队员活跃在帮扶一线,获得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 荒山披绿装:从“不毛之地”到“希望之林” 大寨子村地处高山峡谷,土地贫瘠,每逢雨季,山体滑坡、泥石流频发,村民出行和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威胁。2017年,朱敬国刚到村里时,望着光秃秃的山坡,心里沉甸甸的。 “要想让村子真正变好,就得先让山绿起来。”他下定决心,带领村民开展荒山荒坡治理。连续两年,他组织村组干部和群众种植槐树28500株。起初,村民们并不积极,觉得“种树不如种粮实在”。朱敬国便带头扛着树苗上山,一株一株地栽种。渐渐地,村民被他的坚持打动,纷纷加入植树队伍。 如今,这些槐树已扎根生长,不仅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还让曾经光秃秃的山坡披上了绿装。村民二古基感慨道:“以前一下雨就担心滑坡,现在树长起来了,心里踏实多了。” 民生无小事:从“出行难”到“路路通” 大寨子村地处偏远,道路年久失修,村民出行极为不便。朱敬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跑县交通局、协调帮扶单位,争取资金改善村道。 2024年,他协调公司帮扶资金维修清理生产便道8公里,又争取县交通局5.6万元资金,修复大寨子至格达窝的通村路。2025年,他再次争取25.6万元托底性帮扶资金和7万元基础设施维护资金,用于村道堡坎维修。 “以前一下雨,路就断了,孩子上学都成问题。”村民格让尼玛说,“现在路修好了,拖拉机都能开到家门口,再也不用担心出行了。” 除了修路,朱敬国还协调县科农水局12.8万元资金,新建自来水管道8公里,安装蓄水池净化设施,彻底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产业兴村:从“靠天吃饭”到“多元增收” 大寨子村产业单一,村民收入主要依赖传统种植和养殖,抗风险能力弱。朱敬国深知,要想真正让村民富起来,必须发展可持续的产业。 他连续两年组织村干部和产业大户到茂县学习青红脆李和瑞雪苹果种植技术,从剪枝、施肥到销售,手把手教村民。同时,他推动复耕撂荒地300亩,确保基本农田不荒废。 为了拓宽增收渠道,他积极争取公司产业帮扶资金10万元,入股成都锦城睿丽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每年固定分红6000元。2025年,他又成功引进1260万元纯净水厂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7.5万元。此外,他还将村闲置养殖场地出租10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 “以前种地只能糊口,现在有了产业,收入翻了几番。”脱贫户格尔满初笑着说,“朱书记还帮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卖蜂蜜、卖李子,自己开车送到城里,真是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的贴心人。” 真情暖民心:从“陌生人”到“自家人” 驻村七年,朱敬国早已把大寨子村当成了自己的家。他长期吃住在村,村民的事随叫随办。 木苏村罗窝组的兰塔木和西拉木是留守老人,离村委会远,办理养老保险认证困难。朱敬国主动上门,帮他们完成认证。村支部书记学历低,他鼓励并帮助其考取本科毕业证。村民杨保想学驾驶,他帮忙联系驾校,最终顺利拿证。 教育帮扶是朱敬国工作中的暖心一笔。村里不少孩子因贫困辍学,他通过多方协调,成功安置三名学生到四川省商务学校就读:一般户二古基的女儿尔金初、格让尼玛的女儿格春花,以及脱贫户西吾姐的孙子泽仁多杰。泽仁多杰入学时,他的奶奶拉着朱敬国的手,眼里满是泪水:“多亏你,不然孩子只能在家放羊。”这不是什么大功劳,而是用政策搭起的一座桥,帮助孩子们打开了未来之门。 矛盾纠纷调解也是他的“看家本领”。村民仁青和二木头因土地纠纷多次发生冲突,村两委多次调解无果。朱敬国耐心劝说,讲解村规民约和法律知识,并和村委会副主任一起帮两家划分地界、修建挡墙,最终让两家人握手言和。 “朱书记就像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的亲人,有啥困难找他准没错。”村民罗英初说。朱敬国帮他申请了1.8万元抗震加固房屋维修资金,手续已办妥,很快就能动工。 七年驻村,2880个日夜,朱敬国扎根泥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赢得民心。从荒山治理到道路修缮,从产业发展到矛盾调解,他始终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如今的大寨子村,山更绿了,路更宽了,村民的笑容更灿烂了。朱敬国说:“只要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再苦再累都值得。” 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希望的种子已经发芽,未来的丰收,正悄然酝酿。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