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山村蝶变:昔日荒山和低产茶园变“绿色电站”
来源:湖北工程公司 作者:杨洁、郭伟、饶卿 时间:2025-07-19 字体:[ ] 分享:

钢铁支架整齐“列阵”,托举起蓝色的光伏板,它们随山势起伏,宛如巨大的棋盘铺展在天地间。

在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花果园村,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山与低产茶园,如今已被覆盖整片山坡的光伏阵列取代。雨后初晴,阳光透过光伏板的间隙,洒在一丛丛茶树上。碧油油的嫩芽在板下舒展,享受着恰到好处的光照……这是湖北工程公司承建的京能宜昌市秭归县九畹溪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现场。茶农握着采收机的把手,在茶树垄间来回穿梭,机器的轰鸣声中,嫩绿的叶梢被剪下,一幅“茶光共生”的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破局:无人机飞越荆棘茶园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三峡山间的薄雾,照在宜昌这片坡度超过35度的茶园上。陡峭的山坡布满荆棘,茶园里杂草肆意生长,连一条像样的路都难觅踪迹。

当施工队带着铁锹上山时,望着近乎垂直的崖壁直摇头。传统光伏项目需要修建盘山道路,受限于山区复杂地质,坡度比较大,局部区域近乎垂直,茶园生态脆弱,道路开挖会导致水土流失和茶树损毁。项目经理蹲在岩石边,盯着手里的卫星地图皱眉。

更糟的是雨季,山坡变得湿滑泥泞,施工材料运输又成了大难题。项目年需运输量超1.3万吨,如果采用人工运输,得运三年。“这样下去,工期遥遥无期!”物资经理看着堆积如山的组件,愁得直搓脸。

“要不试试无人机?”在一次项目例会上,有人小声提议。项目经理刘浩猛地抬头,抓起手机就给公司打电话。

两天后,三十架银灰色的无人机像群大鸟似的飞进茶园,螺旋桨卷起的风把茶树叶子吹得沙沙响。

操作手小唐蹲在山顶,盯着屏幕上的定位点,手指微调摇杆。“下降两米,左偏十五度……”无人机吊着光伏组件,稳稳地悬停在一处狭窄的茶树间隙,误差不到半米。

“太厉害了!”工人们围过来,啧啧称奇。这些无人机载重最高85公斤,一天能运4吨材料,抵得上8个工人。更重要的是,它们不需要修路,直接在茶树上空精准投放,茶树一棵都不用砍。

匠心:毫厘之间的追求

项目总工程师汪鹏常蹲在茶园里,专注地测量光伏板角度。这个月,这已经是他第七次调整组件高度了。

“汪哥,郭哥那边支架焊接又出问题了。”施工员唐凡举着记录本匆匆赶来。自从项目启动“茶光互补”改造,整个技术团队几乎长在了茶园里。茶树需要充足光照,光伏板又要保证发电效率,这个看似简单的平衡,却成了横亘在众人面前的一道难关。

汪鹏的拇指摩挲着笔记本卷边的纸页,密密麻麻的计算稿上,光伏组件密度与茶树采光的关系曲线被反复涂改,现有方案虽然能保证发电效率,但是光伏板的遮挡还是会对茶树生长产生影响。

“小李,要不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再试试把组件间距扩大5厘米?不过这样每排支架的承重分布都要重新计算。”他思考了一会儿,半晌,他终于抬起头,却又迅速避开小李的目光,伸手用力搓了搓发烫的脸,重新挺直脊背时,眼底带着破釜沉舟的坚决:“这段时间咱们还是多做几个方案,辛苦一下,我想把设计方案做到最优。”

“汪哥,这有啥哩!咱做设计的谁没熬过几个通宵调参数?”小李瞥见汪鹏耳尖泛起的薄红,笑着摆了摆手。

此后,他们日夜钻研,反复计算、模拟光伏组件的密度与高度设计上,力求找到最佳平衡点,每一次数据的调整,都意味着要重新进行大量的分析和验证。

尽管艰难,却无人抱怨退缩,因为每个人都坚信,只有打磨好每一处细节,秭归项目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芒。

担当:抢险救灾彰显央企责任

“那场雨下得是又大又急”,郭伟回忆起去年那场特大暴雨仍心有余悸。

7月9日晚,强对流天气裹挟持续性降雨突袭秭归县,刹那间,全县多地险情不断,山体滑坡此起彼伏,泥土裹挟着巨石轰然滚落;道路被阻断,倒下的树木横亘路面,积水漫过路基,多处交通陷入瘫痪。

危难关头,更见英雄本色。

“现在正是需要龙8-long8(国际)唯一官方网站挺身而出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为当地抗洪救灾贡献咱们的力量!”会议室里,项目经理刘浩目光坚定,语气铿锵。在他的动员下,应急抢险救援队伍迅速组建。

7月10日,天刚蒙蒙亮,项目部全体成员抵达现场后,迅速明确任务分工,他们凭借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专业技能,手持工具,无畏风雨,全力投入到抢险工作中。

面对倒伏在路上的树木,他们默契配合,锯木、清运一气呵成;针对积水严重、堵塞的道路,他们利用专业设备,疏通排水系统,使道路逐步恢复畅通。

在这场抗洪抢险的战斗中,项目部全体人员用行动诠释了央企责任与担当。他们的身影,成为暴雨中最温暖、最坚实的力量,在守护秭归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历史中,铭刻下中国龙8国际湖北工程人的光荣印记。

收获:蓝海与绿浪的和鸣

“当最后一组光伏单元并网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我站在观景台扶栏旁,看着漫山遍野的光伏板在暮色中泛起细碎的银光——这片曾被荒草覆盖的红土地,如今真的变成了波光粼粼的‘蓝色海洋’。”刘浩张了张嘴,却被突然涌上的热意哽住喉咙,只能慌忙转了转头。再开口时,他声音已经带着明显的哽咽:“那天看见老乡们抱着新收的茶青笑……真觉得这两年熬的夜都值了。”

山风掠过光伏板,掀起一阵细密的嗡鸣,混合着茶树的清香扑面而来。刘浩望着远处新立的标识牌,“茶光共生示范基地”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他的眼睛又一次发烫。

随着最后一组光伏单元成功接入电网,京能宜昌秭归县九畹溪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座占地3500亩的清洁能源工程,如一条蓝色巨龙盘踞在九畹溪镇与茅坪镇的青山之间,将昔日的荒山荒坡和低产茶园,转化为年发电1.3亿千瓦时的“绿色电站”。

据测算,电站全寿命周期将运行25年,年均发电量达1.3亿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4.137万吨。更引人注目的是其环保效益——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8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6万亩。这些清洁电能将通过新建的100兆瓦安主变和110千伏上网线路,源源不断注入电网,为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这片茶树正在积蓄新的能量,而那些在深夜里反复修改的图纸、烈日下调试的设备,此刻都化作了板缝间漏下的光斑,温柔地抚摸着这片重新焕发生机的土地。在暮色渐浓的山谷里,墨绿茶浪低吟浅诵,酿成一首关于龙8国际人和土地、阳光与奋斗的无声长诗。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