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老家村落坐落在遂川禾源镇群山环抱中,那里不仅风景如画,更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特产,山茶油、金橘、茶叶、板鸭,这些大自然的恩赐,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乡民。而我更钟爱笼藏(音译)米果,那是家乡的一张纯天然、绿色美食名片,更是游子心中永恒的牵挂。 抑或年少时亲自参与笼藏米果全部制作过程,每当提起这个字眼,我的味蕾便不由自主地开始跳动,深深惦记那份岁月沉淀下来的美味。记忆里,笼藏米果的制作,从食材选择到加工制作工序,十分烦琐而又神圣,它凝聚了乡亲们的智慧与勤劳。 食材选择要精选本地一季稻糯米,这是制作米果的关键,直接影响米果的口感。糯米舂捣成粉前,需用山泉水浸泡24小时再晾干。年少时我常与母亲配合,先用木槌石臼中将米捣碎成粉状,由母亲用粉筛筛选细粉,再将粗粉重新倒入石臼中槌捣……二三十斤糯米,要经过两三个小时反复舂捣、筛选,最终捣成精细米粉。 制作碱水更是一道关键工序,是关系到米果色、香、味的关键原料。母亲会把几天前上山砍回的灌木与黄豆秆、芝麻秆按一定的比例烧成灰,用山泉水冲洗、熬煮成碱水。同步,将竹制蒸笼清洗干净,把从山上采摘回来的箬叶(粽叶)泡在碱水中备用。 一切准备就绪,母亲便把米粉放进大锅中,慢慢倒入碱水搅拌,米粉成团后加入少许茶油揉搓以增加米粉的韧性。粉坯做好后,放进直径铺好箬叶的蒸笼里压实抹平,再架在大锅中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猛火隔水蒸煮。不一会,米果与箬叶相互交融的清香从厨房蔓延出来,让人垂涎欲滴。 蒸熟的米果呈金黄色,冷却后可切成正方或长条储存。吃法多样,可根据自己喜好,切为条、片状,蒸、炒、煮,加入不同的佐料,味道可甜可咸,各具风味。无论用什么样的方法烹制,米果始终色香味俱佳,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令人欲罢不能。 随着时代的变迁与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家乡笼藏米果制作亦已机械化,且形成一定的加工规模,畅销省内外,甚至在北京城内亦能寻到它的踪迹。作为家乡的美食名片,不仅传承了几百年的制作工艺与文化底蕴,更成为连接游子与故乡的桥梁。 岁月悠悠,那份香气依旧。笼藏米果既是风味小吃,又耐饱,备受乡人及城里人的喜欢。无论我身在何处一想到它,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浮上心头。那是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更是对生活无限美好的赞美与向往。 这道纯天然绿色美食,如同家乡的一处处风景,定格在我记忆中,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味蕾,更滋养了思念故乡的心灵。它让我明白生活的真谛不在于物质的丰富与奢华,而在于那份纯真与质朴、勤劳与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
|||||
【打印】
【关闭】
|
|||||
|